佛在哪一部经上说财富分四份?

2024-04-30 08:41

1. 佛在哪一部经上说财富分四份?

四阿含经中有记述。但具体是四阿含中哪一部,我记不清了。

佛在哪一部经上说财富分四份?

2. 修行佛教的人做保险理财类的职业如法吗

只要于国家、于社会、于人、于自己有利无害的事业都可以做。佛学教育我们,正当生活、正当做人、正当做事,做觉悟的、不执着的、战胜烦恼的、解脱的人。佛学以解放众生、指导众生走出困惑、完美体现自我无限正能量为目的,而不是禁锢众生天性、封杀众生本具有的大智慧!

3. 如何通过佛教的方法结交朋友

去庙会吧,佛教的活动等场所

如何通过佛教的方法结交朋友

4. 佛法说人人平等,请问善知识,佛经哪里说的人人平等

“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妙法莲华经·常不轻菩萨品》)

5. 如来藏(佛证悟发现的律则)怎么来的?

我推荐你学楞严经,心经本身也是说如来藏的,如来藏就是说的真心本来面目啊,但是太简略了、太概括了,楞严经说的很细,你学懂了,就没有上述这些问题了。
既然说不生不灭,你怎么又来一个无因生?以生灭心,怎去测度无生无灭呢?佛当然说了,佛一直在说,你以为如来藏是什么?如来藏就是佛性啊,就是自性,就是法性。你也可以方便地认为如来藏是真我,但是要知道如来藏非常非不常。通常人民说自性,那是如来藏的用,说法身,那是如来藏之体,如来藏本身也是从体上说的,还有妙明真心、本来面目,说的也是如来藏,万法唯心所现,现生灭、增减、净秽,而妙明真心无生灭、增减、净秽,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是,而能现万法万相。

如来藏(佛证悟发现的律则)怎么来的?

6. 真的有如来佛祖这个人吗?请详细介绍一下

如来佛祖,是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尊者,南无阿弥陀佛。在西牛贺洲天竺灵山鹫峰顶上修得丈六金身。此人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刚一出场便化解了天庭大难。后又多次显露身手,帮着悟空破了重重磨难。堪称《西游记》中的巨无霸。 

如来"这个名词是从梵语(tathāgata)译出来的。"如"字就是"真如"(tathāta),即一切法(事物)的真实状况,它又包含"如实"(Yathābhūtam)的意义。佛经对"如来"的解释是:"乘真如之道而来",又说"如实而来"。"如来"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是"佛陀"的异名。佛字是"佛陀"的简称,是Buddha的音译(如果用今天的汉语音译,应当是"布达"),佛陀的意义是"觉者"或"智者"。"佛陀"是印度早就有了的字,但佛教给它加了三种涵义:①正觉(对一切法的性质相状,无增无减地、如实地觉了);②等觉或遍觉(不仅自觉,即自己觉悟,而且能平等普遍地觉他,即使别人觉悟);③圆觉或无上觉(自觉觉他的智慧和功行都已达到最高的、最圆满的境地)。 如释迦牟尼佛,可以称释迦牟尼如来;阿弥陀佛,可以称阿弥陀如来。 

《西游记》中主要人物只有四个和尚:孙悟空、唐三藏、猪八戒、沙和尚,他们的故事贯穿全书,形象刻画细致、全面。而很少出现的如来佛祖,因为出场比较少,并且用墨不多,往往不被太多注意。仔细琢磨,却不难发现,就是这个西方极乐世界的最高统治者、最高法力神通的代表、满口慈悲济世修真正善的佛老,实际上却是个自我标榜、乐于卖弄、明哲保身、欺上瞒下、假心假意、嘴尖皮厚、故息养奸、强人所难的和尚。不妨打开《西游》,细细看来: 

自从猴子会聚四万七千群猴、七十二洞妖王开始造反,及至大闹天宫,众多神圣仙人不得收伏。玉帝不得已处,请如来救驾,使得如来第一次出场就有了表现的机会,也为如来标榜卖弄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与小猴子言语不过两句,就骂孙猴子是“初世为人的畜生”,紧接着要与猴子打个赌赛,说“你若有本事,一筋斗打出我这右手掌中,算你赢,再不用动刀兵苦争战,就请玉帝到西方居住,把天宫让你;若不能打出手掌,你还下界为妖,再修几劫,却来争吵。”虽然是会家不忙,“让天宫”的口气却也忒大了些,就象他是玉帝的家长一般,只不知玉帝在旁听了这话有没有自己是个傀儡的感觉。不过,玉帝这时是有求于人,也不会对如来如此“欺上”表示出来心里的不愉快。及至孙猴子输掉赌赛,虽然是猴子不相信没有跳出如来手掌中,这如来却也不加解释,出尔反尔,不但没有让猴子“还下界为妖”,反将猴子封压在五行山下。直到五百年后,观世音东去长安寻找取经人途经五行山时,被压的猴子仍然抱怨说:“如来哄了我,把我压在此山……”等语,可见这如来佛祖实非那守信之人,竟骗了心性纯正的孙大圣。虽然是猴子要玉帝让出天宫在前,实属犯下颠覆政权、危害“天宫”安全之罪,确也应该明正其罪,按律处罚,但如来却不加“审判”,自作主张便将猴子封压在五行山下,完全将个人意识强加于“天条”之上,不将玉帝、从神放在眼里。 

收伏猴子之后,玉帝设宴致谢,“请如来将此会立一名”。这如来张口便立名“安天大会”,这“安天”两字,口气之大已经是无以复加,当初“十万天兵、满天神将”俱不能收伏猴子,却被如来反掌之间解决问题,如果在“安天”两个字之前明确加上主语,不是更加明了这“安天”是谁之功、是谁之力,虽然不能称为邀功,却也不免有自我标榜之嫌,这玉帝没宴致谢确也应该。怪不得后来唐僧遇难时,叫天天应,叫地地灵,岂不全是因为如来在天地之间混得开、面子大,在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及至回到大雷音寺,这如来一边是“放舍利之光,聚庆云彩雾”显示其大法,一边对那“三千诸佛、五百罗汉、八金刚、四菩萨”详加描绘猴子如何如何“罪恶滔天”,概天神将、二郎、老君如何如何“莫能伤损”猴子,猴子如何如何“扬威耀武”,自己如何如何赢了“赌赛”,如何如何指化五行山“压了猴子”,玉帝又如何如何立安天大会请他“坐了首席”谢他。言语之间,简直是故意卖弄、得意忘形。幸好猴子已经被压,天下太平。 

五百年后,如来又突发奇想在“盂兰盆会”上总结“众生善恶”,声称有“三藏真经”,便又要观音尊者去东土寻一个取经人来“求取真经”,并与之五件宝贝,一说,穿他的锦襕袈裟“免堕轮回”,这个幸得实现,不然唐僧不知要投胎几回方能复回灵山;又说,持他的九环锡杖“不遭毒害”,反倒给唐僧招来了一路灾祸,纯属骗人;再说,金紧禁三个箍,却又是为了收伏那“不伏使唤”妖魔,强迫人家皈依佛门之用,简直是一厢情愿的强盗逻辑,还自谓“劝他学好”,不管猴子、熊罴、红孩儿是否把“自由”看得更重要。至此,如来第一次出场后退场,前后不到两回的故事中,已经对如来是个怎样的“佛祖”有了初步印象。 

等到再提起如来佛祖时,已是黄风岭上黄风怪(黄毛貂鼠)处。这黄风怪虽被如来着灵吉辖押,却经常“严命”手下妖怪巡山“拿几个凡夫去做案酒”(第二十回虎先锋言),惹不是欲害唐僧,估计“伤生造孽”再多,这灵吉也不会去管他,只此一事,不算是如来姑息养奸,也可算是其手下灵吉辖押不利,以至“伤生造孽”。到乌鸡国时,只因乌鸡国王不识文殊菩萨化身,“被几句言语相难”,将文殊浸在河里三日三夜,如来便为了给文殊出气将文殊之青毛狮子差去把那国王推入井里浸了三年,真不愧是个小肚鸡肠、睚眦必报,而又精于拉拢下级的“佛祖”。幸好这青毛狮子“不曾害人”,也还算是爱憎分明。 

如来第二次出场时,已经到了猴子在金兜山斗青牛不过,上西天请如来降魔之时。孙猴子请如来着慧眼看了青牛来历出身,这如来“将慧眼遥观,早已知识”,却对孙猴子说:“那怪物我虽知之,但不可与你说。你这猴子口敞,一传道是我说他,他就不与你斗,定要吵上灵山,反遗祸于我也。”分明是一个明哲保身之辈,颇得中庸之道精髓。等到十八粒金刚砂陷青牛不住时,降龙伏虎才对猴子明识如来告诉了青牛的主人公,以至猴子闻言道:“可恨!可恨!如来却也闪赚老孙!当时就该对我说了,却不免教汝等远涉!”虽然是对如来表示了忿忿不平之意,却也没有看到如来明哲保身的处世之道。结果当然是皆大欢喜,大家“好!好!好”。 

时隔不久,真假大圣吵上灵山时,如来又有了表现一把的机会,在“众亦莫辨”真假,惟他知道时,便笑道:“汝等法力广大,只能普阅周天之事,不能遍识周天之物,亦不能广会周天之种类也。”如此卖关子之后,又不厌其繁、详加阐述何谓周天种类之五仙、五虫、四猴混世,至此方说出假悟空之根本。真是让人等得心里着急,他却在那里悠然卖弄。 

紧接着到了火焰山,孙猴子与牛魔王一场。孙猴子见到牛魔王之前先就害其子(红孩儿)、侮其妻(罗刹女)、欺其妾(玉面狐狸),后又偷其金晴兽骗了芭蕉扇,这猴子也真有些欺人太甚,等到孙猴子难伏牛魔王,如来即差来五台山秘魔岩神通广大泼法金刚、峨眉山清凉洞法力无量胜至金刚、须弥山摩耳崖毗卢沙门大力金刚、昆仑山金霞岭不坏尊王永住金刚布天罗地网挡住东西南北四维,又“发檄奏闻玉帝”请下托塔天王与哪吒太子助力降魔。如此阵式,真是欺侮人的路数。就象是只因他的徒弟(唐僧)去西天取经,别人就应该无条件给他帮忙,不帮忙就是逆天行事、犯了罪愆,就是要欠收拾,这岂不是强盗理论。 

到了狮驼岭狮驼洞,文殊之青毛狮子在乌鸡国当了三年假国王之后,又在狮驼岭坐了七年头把交椅,若说在乌鸡国时“不曾害人”,这次却是“不知在那厢伤了多少生灵”(如来语),如此嚣张之奴才无非是因为有个文殊、如来做靠山后台,即使是造下无边罪愆,见了主人只要“泯耳皈依”,也会即往不咎,仅仅挨几句“孽畜”的训叱了事,不管是狗仗佛势,还是纵其行凶,文殊、如来都难逃其咎。普贤之白象为妖,若不是其深知其中道理,也不会如此。而大鹏雕却是如来娘舅,才使得如来唯一一次下灵山降妖。因为大鹏不悦,如来便一边“使大法力困住”,一边承诺“我管四大部洲,无数众生瞻仰,所做好事,我教他先祭汝口”,实在是小恩小慧、软硬兼施的伎俩,并不让人心服口服。 

等到唐僧一行到得西天,如来命阿傩、伽叶传经,阿傩、伽叶索人事不得,传了无字之经,孙猴子回头质问时,如来竟然还引经据典说:“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有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看来这如来不但纵手下索贿,并且是对有钱给的就“保他家生有安全,亡者超脱”,对那无金的百姓、无银的冤魂岂不是置之不理,还自谓修真正善、济世救人的佛祖,简直是鬼话骗人。只不知现在的和尚有没有跟着佛祖学。除此还狡辩说:“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他岂不更知“无言乃是真言”的道理,多说那么多话纯是自暴其丑。但后来阿傩、伽叶虽然“把脸皮都羞皱了”,还是索要人事,三藏无老奈只得将紫金钵盂奉上,才得传有字真经。真是如来好调教、好纵容。唐三藏师徒又能如何? 

等到唐三藏师徒将真经送至东土复还西天,如来为其授职时,猪八对唐三藏、孙悟空皆成佛,自己却只被授净坛使者而口中抱怨时,如来再次以口福之享哄八戒说:“因汝口壮身慵,食肠宽大。盖天下四大部洲,瞻仰吾教者甚多,凡诸佛事,教汝净坛,乃是个有受用的品级,如何不好!”又是小恩小慧的骗人伎俩,前面也已经祭过了大鹏的口。他岂不知唐僧师徒“脱了凡胎,全不思凡间之食”(第九十九回),授八戒个净坛使者纯是掩耳盗铃的手法,只能骗了老实憨厚的八戒。 

幸好故事在一片念诵佛号声中结束,也算是如来有了一首赞歌、一块遮羞布。大家也就不太在意了。用如来的话说,就是“阿弥陀佛”了! 

西游记中人物形像 

如来佛祖:法力无边,手下的八大金刚、十八罗汉、各路菩萨,个个都有千般变化。英勇无比的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但却翻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如来的本意是乘真如来之道而来,也就是说如实而来,是佛教的祖师。他的种族名释迦,牟尼是圣人的意思,合起来叫释迦圣人,他原是古印度北部一个王子,因为对当时的婆罗门教不满,出家修行,创立佛教。

7. 如来佛主和阿弥陀佛和释迦摩尼佛是一个人吗

释迦摩尼是佛教的创始人,而如来佛祖是中国人自己创造的一个神,如来佛,在正规佛教来说,是个不规范的名称,应该是出自小说西游记,来源是佛教里面,佛的十种名号,“如来”和“佛”组合而成。

何谓十号?就是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此十号。

达摩祖师是把禅宗传到中国的人,就是禅宗在印度已经流传了一段时间,达摩祖师把它带来了中国,是中国禅宗初祖,中国禅宗第一位祖师,六祖惠能,就是第六代祖师。

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现在认识的所有佛教的知识,都是释迦牟尼佛教给我们的,是我们共同祖师,所以我们称为“本师释迦牟尼佛”,本师,就是根本的老师,第一位老师。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老师,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这位老师,说是在末法时期(就是现在)跟阿弥陀佛学比较适合。

正法一千年(2500年前释迦世尊出现在世间,教化众生49年,从释迦牟尼佛示现灭度之后开始算,其后的一千年,那时候佛法教育比较纯正。),戒律成就;

像法一千年(在正法时期过完,再之后的一千年,慢慢佛法教育在世间流出久了,不免就开始衍生出种种误解。),禅定成就;

末法一万年(就是现在),净土成就。

正法时期古人跟释迦佛学习,可以成就,像法时期,众生机缘,及佛法流传等情况,适合修禅,所以那时候达摩祖师观机(观察到这个机缘成熟了),把禅宗带到了中国,这1000年,禅宗成就了无数人,所以我国禅风很盛,到六祖惠能,达摩祖师和释迦牟尼佛一样,都预见到,再往后,修禅的黄金时期就过了,所以达摩祖师也说,禅宗只传六代衣钵,就是修禅黄金时代在这一千年间,以后人也可以修,但就没那么适合了。

到了现代,众生的根器比较适合修净土宗,所以释迦世尊,为我们末法众生,介绍阿弥陀佛,告诉我们,我们修净土,比较适合,比较容易成就。 (1)「释迦」是佛的姓,「牟尼」是佛的名字。「释迦牟尼」是梵语,「释迦」翻译成中文就叫「能仁」。怎么叫能仁呢?就是能以仁来爱人,以仁爱这种的心来教化众生。「能仁」也就是慈悲,慈能予乐,悲能拔苦,能拔除众生的苦,而给众生快乐。悲能拔苦。悲有三种: 
一、爱见悲。爱,就是这种情爱的爱;见,就是看见了的这个见;悲,就是悲愍。这是什么人所具有的?这是一般凡夫所具有的;也就是一种同情的心,又叫爱见同情。 
怎么叫爱见悲呢?因为我们人类,和你近的,你就爱他,就怜愍他;和你远的,你就不爱他,不怜愍他。所谓亲,如果有什么困苦、艰难,你可以帮助他;你这个亲戚朋友和你最好的朋友,你都可以帮助他,看见他有痛苦,你会尽你的力量去帮助他,这都叫爱见悲。可是和你远的呢?没有什么相干的人呢,你就见到他受苦,你也不管他。为什么呢?你对他没有一种爱心。有这爱心,你才能有你这个悲。 
还有,和你同类的,你就有这种爱见悲;不同类的呢,你就没有这种爱见悲了。好像对一切的畜生,牛呀、猪呀、鸡呀、鹅呀、鸭呀……,你不单对它没有一种爱见悲,而且还要吃它的肉!要把它的生命夺取了,来滋养你自己的生命,这也是没有这种爱见悲了。人哪,幸而还不吃自己;不吃自己,就吃羊呀,吃牛呀,吃鸡鸭鱼呀,还没有人吃人。没有说是,人看见一个人,把他捉住了,就把他杀了,吃他的肉,这还比豺狼虎豹好一点。可是这个虎豹,它也不吃它自己同类。我们虽然没有自己吃自己,没有吃人,但是对于众生、对于畜生,可就没有这种爱见悲了。 
二、法缘悲。法是佛法的法,缘是十二因缘的缘,这是属于二乘的。二乘人,就不单有这个爱见悲,而且还有法缘悲。二乘人,他观一切的法都是从因缘生,但是「因缘无性,当体即空」,因缘它自己没有自性,所以当体即空,他就观这个法缘悲。所以他教化众生,而不着教化众生这个相,认为一切都是空的。这是二乘人有法缘悲。 
三、同体悲。那么菩萨、佛的悲又不同了。菩萨和佛这种悲,就叫同体悲,同体大悲。诸佛菩萨和众生是一个的,因为佛的法身遍满一切处,佛的心性也是遍满一切处。因为这个样子,所以我们众生都在佛的心性里头包容着。我们是佛心里头的众生,佛是我们众生心里头的佛。因为我们这个心,和佛的心是一样的,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的;佛的心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的,我们这个心也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的。所以佛和众生是同体的,没有分别,这叫同体大悲。 
那么释迦牟尼佛这个能仁,就具足这三种的意思。要是往宽广了说,那是无量无边,这意思是很多很多的。释迦牟尼佛的这个「释迦」,是他的姓。 
「牟尼」是佛的一个名字,这也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就叫「寂默」。寂是寂然不动;默是口不言,不单口不言,心也不思,这种境界就是不可思议的一种境界。所以释迦牟尼佛虽然说法, 但说而未说;虽然未说,可是未说而说。那么「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这叫寂默,寂然不动。虽然不动,但是感而遂通;虽然感而遂通,可是常常寂默。这是释迦牟尼一个特别的名字,只有这一位佛叫这个名字,其它的佛就都不叫这么一个名字。 所以 「释迦牟尼」这四个字是别名,「佛」是个通名,每一位佛都叫「佛」,这是一个通称。 


(2)如来佛祖 

如来佛祖,是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尊者。在西牛贺洲天竺灵山鹫峰顶上修得丈六金身。此人神通广大,法力无边。 

如来"这个名词是从梵语(tathāgata)译出来的。"如"字就是"真如"(tathāta),即一切法(事物)的真实状况,它又包含"如实"(Yathābhūtam)的意义。佛经对"如来"的解释是:"乘真如之道而来",又说"如实而来"。"如来"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是"佛陀"的异名。佛字是"佛陀"的简称,是Buddha的音译(如果用今天的汉语音译,应当是"布达"),佛陀的意义是"觉者"或"智者"。"佛陀"是印度早就有了的字,但佛教给它加了三种涵义:①正觉(对一切法的性质相状,无增无减地、如实地觉了);②等觉或遍觉(不仅自觉,即自己觉悟,而且能平等普遍地觉他,即使别人觉悟);③圆觉或无上觉(自觉觉他的智慧和功行都已达到最高的、最圆满的境地)。 

如来:乘如实之道而来成正觉。“如”在佛经中称真如,就是绝对真理,如来,是说佛是掌握着绝对真理来到世上说法以普渡众生的圣者。如来佛祖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最高统治者、最高法力神通的代表、慈悲济世修真正善的佛。 

在称呼上称释迦牟尼佛或称释迦牟尼如来,都是一样的。但称释迦牟尼为如来佛就错了,因为如来和佛同是一切佛的通称。

如来佛主和阿弥陀佛和释迦摩尼佛是一个人吗

8. 为什么很多人编一段话前面要加个佛说。 金刚经里讲 说法者无法可说,若有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

如果,那些话,确实是佛经里,佛说的 这叫:引用。 金刚经,这句话,重点在这个“法”字 说起来很复杂,主意还得靠悟 简单理解,比如说,一个法门,是佛说的,耳根圆通法是观世音菩萨以此成就 那么,佛说了吗? 只要你修这个法门就100%可以成就? 没有说吧。 佛告诉我们宇宙的真相, 信不信,信到什么程度,领悟到什么程度,做到什么程度…… 这是个人的事。 而不是说,佛说的都是没有用的。 不要断章取义。 随喜你,大疑大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