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国家采取了哪些政策?

2024-05-19 14:00

1. 面对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国家采取了哪些政策?

为了应对严峻的2009年就业形势,拓宽2009年大学毕业生就业渠道,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积极商讨推出四项2009年就业政策 。就业新政策的提出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大学生如何看待这些 政策对他们2009年就业形势的影响?这些新的就业政策能给他们带来哪些实惠,同时又能在多大程度上缓解2009年就业形势? 教育部拟出台新政策缓解2009年大学生就业形势? 54.6%学子相信教育部2009年大学生就业新政策将使自己受惠。63%的人认为“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达到年限代偿贷款”等就业新政策应长期实施。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新浪网教育频道,对1364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35.6%的人相信出台2009年就业新政策这些措施能够帮助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降低就业难度,缓解大学生们在2009年的就业压力。 75.1%的人表示仅有政策是不够的,还要看落实。 据了解,四项就业新政策主要包括:对在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达到一定年限的高校毕业生 ,由国家代为偿还其学费和助学贷款;扩大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加大力度落实部队征兵更多面向各类院校毕业生的新政策;扩大招收研究生和普通高校第二学士学位的规模等。 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就业研究所副所长姚裕群教授认为,四项就业新政策的出台表明政府不再单纯依靠经济杠杆调控就业,而是综合运用教育、经济等手段,把就业问题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从全局上把握2009年就业形势下的问题。 南开大学应届毕业生王婷说:“快毕业了,我正愁两万多元的助学贷款怎么还呢,‘新政’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我想回家乡工作,一是响应国家的号召去基层,二是可以照顾家人。” 中国人民大学应届毕业生小孙,最近一直忙着参加各种 招聘会 。他告诉记者:“教育部要是早出台大学生就业新政策就好了,我们2009年毕业大学生感觉这些政策还在宏观阶段,不知赶不赶得上。” 复旦大学的王瑞说:“能不能找到工作,最关键的还是自己的实力,国家的就业政策是引导性的,不可能政策一出台所有的人就都有工作了。能不能缓解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还要看具体的执行情况。” 调查显示,75.1%的大学生认为仅有政策是不够的,还要看接下来的落实执行情况;32.3%的人认为就业最重要的还是自身素质 ,国家政策只是外因;9.2%的人认为“新政”针对性强,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5.8%的人认为“新政”很好很及时。 63%的人认为“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达到年限代偿贷款”最应长期实行。 山东大学机械学院大四学生王勃正准备考研,“新政”中的研究生扩招政策让他很兴奋,“我所学专业正好是紧缺专业,被录取的几率大大增加了!” 调查显示,54.6%的受访者相信“新政”会给自己带来实惠。其中20.9%的人认为国家代偿贷款,减轻了自己和家人的经济负担;18.8%的人认为扩大第二学士学位规模,增加了专业自主性,可以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兴趣,完善知识结构;9.9%的人认为考研升本加分,降低了升学的难度和门槛;7.8%的人认为扩大研究生规模,直接增加自己被录取的几率。此外,也有45.4%的人认为“新政”对自己的影响不大。 姚裕群认为,2009年四项国家就业新政策能够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有利于扭转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使高校教育的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扩大第二学士学位规模也有利于弥补当今大学教育在专业设置上的不足,“上世纪90年代末,为了实现从苏联的专业设置向西方专业设置模式的转变,我国将原有500多个专业缩减到240多个,这虽然有利于建立‘宽进’的培养模式,却缩小了专业的选择度。第二学位的设立,可以增加学生专业选择的自主权,提高学习的热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姚裕群同时表示,就业问题的解决仅靠政府是不够的,要把“学校办学、市场用人、学生择业、政府调控”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本次调查显示,在解决2009年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上,29%的受访大学生认为要靠社会,社会的需求才是就业最大的动力;40.1%的人主张靠自己,认为政府只是起引导作用,当今社会需求变化太快,只有自己掌握真本领才最靠谱;54.2%的人认为要靠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合力,毕竟结构性矛盾不可能单靠一方解决。 调查中,当问及“哪项政策最应该长期坚持下去”时,63.0%的人选择了“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达到年限代偿贷款”;50.4%的人认为是“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招3万学生西部任教”;23.4%的人选择了“扩大第二学士学位规模,增加紧缺学科硕士招生”;22.9%的人认为是“部队预征新兵,升本考研加分”

面对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国家采取了哪些政策?

2. 面对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国家采取了哪些政策?拜托各位大神

为了应对严峻的2009年就业形势,拓宽2009年大学毕业生就业渠道,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积极商讨推出四项2009年就业政策 。就业新政策的提出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大学生如何看待这些 政策对他们2009年就业形势的影响?这些新的就业政策能给他们带来哪些实惠,同时又能在多大程度上缓解2009年就业形势? 教育部拟出台新政策缓解2009年大学生就业形势? 54.6%学子相信教育部2009年大学生就业新政策将使自己受惠。63%的人认为“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达到年限代偿贷款”等就业新政策应长期实施。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新浪网教育频道,对1364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35.6%的人相信出台2009年就业新政策这些措施能够帮助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降低就业难度,缓解大学生们在2009年的就业压力。 75.1%的人表示仅有政策是不够的,还要看落实。 据了解,四项就业新政策主要包括:对在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达到一定年限的高校毕业生 ,由国家代为偿还其学费和助学贷款;扩大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加大力度落实部队征兵更多面向各类院校毕业生的新政策;扩大招收研究生和普通高校第二学士学位的规模等。 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就业研究所副所长姚裕群教授认为,四项就业新政策的出台表明政府不再单纯依靠经济杠杆调控就业,而是综合运用教育、经济等手段,把就业问题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从全局上把握2009年就业形势下的问题。 南开大学应届毕业生王婷说:“快毕业了,我正愁两万多元的助学贷款怎么还呢,‘新政’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我想回家乡工作,一是响应国家的号召去基层,二是可以照顾家人。” 中国人民大学应届毕业生小孙,最近一直忙着参加各种 招聘会 。他告诉记者:“教育部要是早出台大学生就业新政策就好了,我们2009年毕业大学生感觉这些政策还在宏观阶段,不知赶不赶得上。” 复旦大学的王瑞说:“能不能找到工作,最关键的还是自己的实力,国家的就业政策是引导性的,不可能政策一出台所有的人就都有工作了。能不能缓解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还要看具体的执行情况。” 调查显示,75.1%的大学生认为仅有政策是不够的,还要看接下来的落实执行情况;32.3%的人认为就业最重要的还是自身素质 ,国家政策只是外因;9.2%的人认为“新政”针对性强,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5.8%的人认为“新政”很好很及时。 63%的人认为“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达到年限代偿贷款”最应长期实行。 山东大学机械学院大四学生王勃正准备考研,“新政”中的研究生扩招政策让他很兴奋,“我所学专业正好是紧缺专业,被录取的几率大大增加了!” 调查显示,54.6%的受访者相信“新政”会给自己带来实惠。其中20.9%的人认为国家代偿贷款,减轻了自己和家人的经济负担;18.8%的人认为扩大第二学士学位规模,增加了专业自主性,可以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兴趣,完善知识结构;9.9%的人认为考研升本加分,降低了升学的难度和门槛;7.8%的人认为扩大研究生规模,直接增加自己被录取的几率。此外,也有45.4%的人认为“新政”对自己的影响不大。 姚裕群认为,2009年四项国家就业新政策能够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有利于扭转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使高校教育的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扩大第二学士学位规模也有利于弥补当今大学教育在专业设置上的不足,“上世纪90年代末,为了实现从苏联的专业设置向西方专业设置模式的转变,我国将原有500多个专业缩减到240多个,这虽然有利于建立‘宽进’的培养模式,却缩小了专业的选择度。第二学位的设立,可以增加学生专业选择的自主权,提高学习的热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姚裕群同时表示,就业问题的解决仅靠政府是不够的,要把“学校办学、市场用人、学生择业、政府调控”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本次调查显示,在解决2009年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上,29%的受访大学生认为要靠社会,社会的需求才是就业最大的动力;40.1%的人主张靠自己,认为政府只是起引导作用,当今社会需求变化太快,只有自己掌握真本领才最靠谱;54.2%的人认为要靠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合力,毕竟结构性矛盾不可能单靠一方解决。 调查中,当问及“哪项政策最应该长期坚持下去”时,63.0%的人选择了“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达到年限代偿贷款”;50.4%的人认为是“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招3万学生西部任教”;23.4%的人选择了“扩大第二学士学位规模,增加紧缺学科硕士招生”;22.9%的人认为是“部队预征新兵,升本考研加分”

3.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对大学生就业政策有什么和鼓励

一、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的政策措施
第一,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补贴政策。
第二,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
第三,选聘招录优惠政策。
第四,继续实施和完善面向基层就业的专门项目,扩大项目范围。
二、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政策
第一,清理影响就业的制度性障碍和限制。
第二,取消落户限制。
第三,落实就业扶持政策。
三、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积极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
第一,鼓励企业更多吸纳高校毕业生。
第二,鼓励困难企业更多保留高校毕业生。
第三,鼓励科研项目聘用高校毕业生。
四、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措施
四项政策鼓励自主创业
--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
--提供小额担保贷款。
--享受职业培训补贴。
--享受更多公共服务。
五、对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援助措施
一是对困难家庭毕业生,高校可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的求职补贴,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招聘时免收报名费和体检费。
二是对离校后未就业回到原籍的毕业生,各地要摸清底数,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人事档案托管等服务,并组织其参加就业见习、职业技能培训等促进就业活动。
三是对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各地要纳入当地失业人员扶持政策体系,抓好政策落实。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对大学生就业政策有什么和鼓励

4. 目前国家对大学生就业又出台了哪些新政策?

大学生创业完全手册政策关注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近年来,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对打算创业的大学生来说,了解这些政策,才能走好创业的第一步。根据国家和上海市政府的有关规定,上海地区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可享受免费风险评估、免费政策培训、无偿贷款担保及部分税费减免四项优惠政策,具体包括: ■高校毕业生(含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研究生)从事个体经营的,自批准经营日起,1年内免交个体户登记注册费、个体户管理费、经济合同示范文本工本费等。此外,如果成立非正规企业,只需到所在区县街道进行登记,即可免税3年。 ■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向银行申请开业贷款担保额度最高可为7万元,并享受贷款贴息。 ■上海市设立了专门针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教育培训中心,免费为大学生提供项目风险评估和指导,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

5. 目前,国家对大学生就业有哪些政策?

一、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
 
    1、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公益性岗位就业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
 
    2、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并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由政府补偿学费,代偿助学贷款;
 
    3、对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在研究生招录和事业单位选聘时优先录取;
 
    4、对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的,给予生活补贴,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项目服务期满并考核合格的,报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高职(高专)学生可免试入读成人本科;今后相应的自然减员空岗全部聘用参加项目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
 
 二、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
 
    5、由政府补偿学费,代偿助学贷款;
 
    6、在选取士官、考军校、安排到技术岗位等方面优先;
 
    7、退役后参加政法院校为基层公检法定向岗位招生考试时,优先录取;
 
    8、具有高职(高专)学历的,退役后免试入读成人本科;或经过一定考核,入读普通本科;
 
    9、退役后报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荣立二等功及以上的,退役后免试推荐入读硕士研究生。
 
 三、积极聘用优秀高校毕业生参与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
 
    10、高校毕业生在参与项目研究期间,享受劳务性费用和有关社会保险补助,户口、档案可存放在项目单位所在地或入学前家庭所在地人才交流中心。聘用期满,根据需要可以续聘或到其他岗位就业,就业后工龄与参与项目研究期间的工作时间合并计算,社会保险缴费年限连续计算。
 
四、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
 
     11、对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12、为到中小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档案管理、人事代理、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等方面的服务;
 
    13、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并享受国家相关扶持政策;
 
    14、登记失业并自主创业的,如自筹资金不足,可申请5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按规定适当提高贷款额度;
 
    15、参加创业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16、灵活就业并符合规定的,可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五、强化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
 
    17、就业困难和零就业家庭的高校毕业生,享受公益性岗位安置、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就业援助政策;
 
    18、机关、事业单位免收招聘报名费和体检费;
 
    19、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求职补贴;
 
    20、对离校后未就业回到原籍的高校毕业生,由各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免费提供就业服务并组织就业见习和职业技能培训。

目前,国家对大学生就业有哪些政策?

6.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国家如何解决?

综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要从多方面来解决。
1、加强政策引导,助推大学生就业。
政府要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关系,坚持就业优先的经济发展战略。明晰发展思路与发展导向,对各部门工作考核都应把就业工作纳入,这将有利于克服单纯追求GDP的弊端。在我国,不能低估发展第三产业对就业的促进作用。
2、高校办学要适应市场需求,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第一,高校教改工作要加强,专业设置要科学,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在广泛深入的调研基础上做出毕业生就业形势预测,科学地确定学科模式、层次,大力发展特色专业。
 第二,切实做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各高校可为学生职业规划设计有效对策,加强毕业生在就业方面的指导,例如开展就业指导课、就业咨询处、就业座谈会等。帮助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确立正确的就业目标和理念。
同时,与用人单位进行联谊,多开展校园招聘会和企业展示会等,利用有效的资源为大学生提供一些机会,积极地为他们拓宽道路,以获得更多就业途径。
3、尽快构建大学毕业生服务体系。
(1)要在人员编制、工作经费、服务场地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努力争取公共就业服务资源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支持。
(2)建立网络就业信息技术,实现人才资源的即时互通共享。
(3)以加强就业创业指导为手段,积极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
4、大学生自身应该与时俱进、更新观念、自立自强。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考验时,应该坚定信念。

就业难原因
事实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的增加,是受社会的整体就业环境影响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的这几年,恰好是我国总体就业矛盾加剧的几年,新生劳动力就业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尖锐。
来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数字表明:虽然2006年城镇安排就业人数创纪录地突破1000万人,但依然还有1400万人待业。2007年可提供的就业岗位总计也只有约1200万个,但新增就业人数达到2400万人。
这样一来,劳动力供给严重大于岗位需求,大学毕业生就业空间也必然受到挤压,适合他们的岗位也就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以上内容参考:央视网-如何看待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社会科学网-浅议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

7. 国家对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有哪些?

一、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
 
    1、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公益性岗位就业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
 
    2、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并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由政府补偿学费,代偿助学贷款;
 
    3、对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在研究生招录和事业单位选聘时优先录取;
 
    4、对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的,给予生活补贴,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项目服务期满并考核合格的,报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高职(高专)学生可免试入读成人本科;今后相应的自然减员空岗全部聘用参加项目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
 
 二、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
 
    5、由政府补偿学费,代偿助学贷款;
 
    6、在选取士官、考军校、安排到技术岗位等方面优先;
 
    7、退役后参加政法院校为基层公检法定向岗位招生考试时,优先录取;
 
    8、具有高职(高专)学历的,退役后免试入读成人本科;或经过一定考核,入读普通本科;
 
    9、退役后报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荣立二等功及以上的,退役后免试推荐入读硕士研究生。
 
 三、积极聘用优秀高校毕业生参与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
 
    10、高校毕业生在参与项目研究期间,享受劳务性费用和有关社会保险补助,户口、档案可存放在项目单位所在地或入学前家庭所在地人才交流中心。聘用期满,根据需要可以续聘或到其他岗位就业,就业后工龄与参与项目研究期间的工作时间合并计算,社会保险缴费年限连续计算。
 
四、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
 
     11、对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12、为到中小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档案管理、人事代理、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等方面的服务;
 
    13、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并享受国家相关扶持政策;
 
    14、登记失业并自主创业的,如自筹资金不足,可申请5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按规定适当提高贷款额度;
 
    15、参加创业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16、灵活就业并符合规定的,可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五、强化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
 
    17、就业困难和零就业家庭的高校毕业生,享受公益性岗位安置、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就业援助政策;
 
    18、机关、事业单位免收招聘报名费和体检费;
 
    19、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求职补贴;
 
    20、对离校后未就业回到原籍的高校毕业生,由各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免费提供就业服务并组织就业见习和职业技能培训。

国家对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有哪些?

8.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国家如何解决?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非常复杂,而且还隐含着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在当前新形势下,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也需要政府,学校及整个社会的努力,要解决这些问题也不能是一蹴而就,只能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创新观念,完善制度和改进工作方式,不断深化改革来完成。

  一、政府应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就业市场

  要解决高校就业问题,政府要加强经济调控手段,对去西部地区和条件艰苦的一些重点单位和行业就业的大学生,在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上给予较大的优惠,采取措施鼓励大学生去那些地方就业。
  在完善就业市场方面,政府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扫除体制性障碍。通过深化改革,对于那些有障于学生就业的政策、制度等要逐步的取消;各级政府要开放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种种政策限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积极疏通就业渠道,不断完善就业市场。
  政府还应加强对高校办学的指导,在宏观上加强人才预测和对专业设置的调整,以及对各类人才培养规模的调控,指导高校的改革,避免高校盲目的专业设置。另外,政府还应发挥自制优势,主动为高校和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和就业指导。

  二、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各个用人单位改变自己的人才观,不要盲目追求人才的高消费,让那些博士和硕士来装点门面,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置换冗员。用人单位要从长远考虑,建立人才储备机制。毕业生从高校毕业,缺乏实际经验,而且他们要发挥出价值也需要一个过程,对其进行培训,形成梯队。总之,用人单位改变自己的人才观念,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三、高校要强化内部改革

  大学毕业生是高校产出的最终“产品”,其就业率与就业层次的高低,是一所高校办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生源,也影响着在校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情绪,因此学校要深化自己内部改革。
  高校要主动适应市场,适时地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的建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生;同时还要根据市场需求,开设新专业,灵活地调整专业设置。
  高校要建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机制。理顺就业指导工作的体制,建立相对独立的就业指导机构,并充实人员与配备,充分拓展机构职能。不仅要管理就业工作,还应加强市场调研和就业工作的研究,掌握该工作的特点、规律及发展趋势,制订和实施就业指导工作方案。就业指导机构还应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在涉及到学校调整专业结构工作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最终促使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充分就业。

  四、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工作的目的就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合理地就业。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根据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将大学教育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分别确定工作重点,合理安排不同阶段就业工作的内容。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让他们知道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做好哪些准备。将就业指导渗透到教学中去,强化学生自学成才的意识,也让学生了解所学领域的发展前景,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在教材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形式上,要引入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不要把就业指导课拘泥于课堂,要采用多种形式,如请一些优秀企事业人士做报告,开设模拟招聘活动,还应注意网络资源的利用,组建网上论坛,让师生可以在网上进行探讨。

  五、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更新就业观念

  目前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竞争,大学生要把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在大学生涯中,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平台,不断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在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们应更新自己的就业观念,革除那些陈旧的观念,使自己从那些条条框框中解脱出来,把目光由原来的国家机关、重点单位转向那些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就业地区由那些经济发展地区转向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那些地方更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另外,大学生们要认清就业形势,主动学习和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只有这样,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总之,能否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一所高校的生死存亡,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解决此问题,要在政府的指导下,积极应对市场,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拓宽就业渠道,更新就业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