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东的科研项目

2024-05-20 08:09

1. 刘晓东的科研项目

1.参与2008年华北电力大学博士学位教师科研基金项目“刑事审判程序的经济学分析”(2008年,在研)。2.参与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规划项目《现代司法理念研究》子课题“司法效率理念”研究(已结)。3. 参与宋英辉教授主持的“未成年人取保候审酌定不起诉实证研究”项目(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已结。4.作为主研人参与校内教改研究项目两项,计有: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生导师指导组及‘团队培养模式’研究”;华北电力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工科背景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刘晓东的科研项目

2. 刘晓东的科研项目

主持1.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一般项目《十六世纪前后的“倭寇”与东亚区域秩序研究》(进行中)2.教育部十一五人文社科基金规划项目《晚明社会变迁与士人生存伦理的演变》(完成)。3.教育部2008年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启动项目《明清时期的塾师与基层社会》(完成)4.教育部“211”工程基金项目《明代的塾师与基层社会》(完成)。5.东北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15-18世纪中国社会变迁与中下层知识分子生存状态研究》(完成)6.东北师范大学网络课程项目《中国古代史研究》(完成)参与:1.教育部十五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15—18世纪中国社会变迁与中下层知识分子社会生活研究》(完成)。2.教育部九五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中央专制政体于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历史命运及影响〉(完成)。3.国家十五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代政府的宗教管理政策》(完成)。4.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高校重点教材《中国古代史》(完成)。5.教育部十五社会科学规划立项教材《明清史》(进行中)。6.东北师范大学精品课程项目《中国古代史》(完成)。

3. 刘晓东的科研项目

1.国际原子能机构合同研究项目:Characteriz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Bentonite as Engineered barriers forChina’s High Radioactive Waste Repository 项目编号: 13183/R02.国际原子能机构技术合作项目:Exploration Techniques and Prospecting for Sandstone Type Uranium Deposit inOrdos Basin 项目编号: CPR3/0073.国防预研子项目: 缓冲回填材料-内蒙古高庙子膨润土性能研究项目编号: 41602301/014.国防基础研究项目:高放废物缓冲回填材料······,项目编号: A34200611675.中俄科技合作计划项目: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究 项目编号: CR10-B-096.江西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华南铀大规模成矿机理与成矿预测方法研究项目编号: 2005-323

刘晓东的科研项目

4. 刘晓的科研项目

参加工作以来,累计主持各类科研项目11项;参与若干项。代表性项目如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气重力波传播中不稳定过程的高时空分辨率模拟研究 2011.1--2013.12. (主持)  中国博士后基金:不稳定大气重力波高时空分辨率的模拟研究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重力波非线性传播过程中的KH billows及其对背景场影响的研究

5. 刘晓东的主要科研、教研成果

(一)学术论文1.“品格证据排除的理论基础探析”,载《五邑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第2期。2.“规制刑讯逼供的域外法视角”,载《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第5期。3.“刑事二审程序若干突出问题的法经济学解析”,载《审判研究》2011年第2辑,独撰。4.“简论有效辩护”,载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重点问题研究》,刑诉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2011),独撰。5.“证人出庭作证的困境与出路”,载《建言献策: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刑诉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2010),独撰。6.“普通程序简易的通融变异”,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重点问题研究》,刑诉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2009),独撰。7.“刑事诉讼模式的比较法经济学分析”,载《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6期,独撰。8.“简论诉讼效率与程序公正之契合”,载《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独撰。9.“刑事审判诸原则之经济学解析”,载《审判研究》2008年第4辑,独撰。10.“刑事诉讼程序价值的成本收益分析”,载《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独撰。11.“议价买卖的正义——认罪协商制度之经济分析”,载卞建林主编:《中国诉讼法判解》第6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版,独撰。12.“简论刑事审判程序成本转嫁政策”,载《法大评论》第4卷,独撰。13.“酌定不起诉中被害人的‘二元化困境’”,载张鸿巍主编:《刑事被害人保护问题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3月版。14.“证据关联性研究”,载《审判研究》2006年第1辑。15.“未成年人案件取保候审、酌定不起诉问题的实证研究”,载陈光中主编:《中国司法制度基础理论专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版。16.“取保后审保证人制度之探讨”,载《诉讼法理论与实践》(2005年卷),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9月版。17.“未成年人案件特征的实证分析”,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年第4期。18.“有罪推定基本问题研究”,载《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19.“略论降低刑事审判程序成本的政策”,载《学海》2004年第3期,独撰。(二)教研论文1.“法律诊所学生参与法律援助问题研究”,载《法学实践教育论丛》2010年第1卷。2.“诊所法律教育持续发展问题研究”,载《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09年第4期。

刘晓东的主要科研、教研成果

6. 刘晓东的科研成果

A.专著1. 《明代的塾师与基层社会》,25万字,商务印书馆,2010。2.《明代士人生存状态研究》,23万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3.《晚明基层士人社会生活谫论》(合著),20万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4.《孝庄文皇后传》,25万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5. 《开国重臣大传——多尔衮大传》(合撰),25万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6。B.学术论文1.《南明士人“日本乞师”叙事中的“倭寇”记忆》,载《历史研究》2010年第5期。2.《“华夷一家”与新“大一统”》,载《学习与探索》2011年第2期。为《新华文摘》2011年第11期全文转载。3.《晚明塾师的“觅馆”与“聘期”》,载《求是学刊》2010年第1期。为《新华文摘》2010年第8期全文转载。4.《传统向现代的萌动》,载《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为《新华文摘》1999年第5期全文转载,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明清史》1999年第3期全文转载。5.《嘉靖倭患与晚明士人的日本认知》,载《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7期。6.《地位相悖与身份悬浮:生存状态视角下明代士人社会地位刍议》,载《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2期。7.《论明代士人的异业治生》,载《史学月刊》2007年第8期。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2007年第10期全文转载。8.《明代士人本业治生论》,载《史学集刊》2001年第3期。9.《明代塾师生计刍议:以江南地区为中心》,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8年第2期。10.《晚明科场风变与士人科举心态的演变》,载《求是学刊》2007年第5期。为《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7年第6期转摘;《新华文摘》2007年第23期论点摘编;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2007年第12期全文转载。11.《晚明士人生计与士风》,载《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先后为《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2期转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明清史》2001年第5期全文转载。12.《明代丞相制度新论——“内阁非相说”质疑及其他》,载《明史研究》(中国明史学会主办)第7辑,黄山书社2001年8月。13.《世俗人生:儒家经典生活的窘境与晚明士人社会角色的转化》,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14.《1868-1869年中英新修条约谈判评述》,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2期。为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01年第7期全文转载。15. 《“三教合一”思潮与“三一教”——晚明士人学术社团宗教化转向的社会考察》,载《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16.《监阁共理与相权游移——明代监阁体制探赜》,载《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4期。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前沿研究动态(1999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重点摘引介绍。17.《轴心期与忧患之中国》,载《北方论丛》1998年第4期。18.《科举危机与晚明士人社会的分化》,载《山东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2002年第2期全文转载。19.《明代的“社师”与基层社会:以黄佐为中心》,载《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5期。20.《晚明士人社会交往的失范及其评述》,载《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5期。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2005年第6期全文转载。21.《明代塾师的社会构成及其演变:兼论民间教育人力资源的社会配置与优化问题》,载《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2期。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2006年第7期全文转载。22.《明代社学之社会属性辨析》,载《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1期。23.《明代南直隶方志研究评介》,载《中国史研究动态》2006年第5期。24.《以孝促悌:朱元璋丧制改革述论》,载《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5期。为《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年第1期转摘25.《王府文官与明初中央集权》,载《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8年第5期。26.《道体下移与晚明基层社会的教育困境》,载《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9年第2期。27.《明代的“私塾”与“塾师”》,载《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10年第2期。28.《“君师治教”与明代塾师的社会角色》,载《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第2期。29.《“弃儒从商”与“以文营商”:晚明士人生计模式的转换及其评析》,载《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第3期。C.译文1。佐藤有希子:《毗沙门天像的图像形成于敦煌吐蕃:敦煌吐蕃占领时期毗沙门天像的一个考察》,《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0月19日。

7. 刘东的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1.M8线高位喷嘴的性能研究:上海市地铁建设公司 (2003年)2.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实践课程建设:同济大学教改项目(2003年)3.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中平台课程体系构件与教学实践:同济大学教改项目(世行资助课题)(2002年)4.职工合作培训协议(2002-01-04 ~ 2003-01-03):联合开利(上海)空调有限公司(2002年)5.浦东国际机场能源中心供冷系统经济运行研究项目: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运行管理公司浦东运行保障部(2001年)6.基于同济模式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新课程体系的研究:同济大学教改项目(参见同教(2000)152号)(2001年)7.转轮除湿供冷空调系统研究:同济大学(1999年)8.Cooperativ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greement between Carrier Corporation and Tongji University for An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Training Program (1998~2000) :UTC(1998年)9.同济大学高等技术学院实训中心建设(暖通空调部分):同济大学高等技术学院(1998年)10.墙体热工性能测试台研制: 上海市建委 (1998年)11.VRV空调系统研究,大金(1999)12.封闭式冷却塔的性能研究,申海(1996)成果:发表的论文及著作:1.空调技术问答,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5)(陈沛霖主编)2.风管清洗: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有效方法, 暖通空调(2003.4)(刘东、陈沛霖、季雷、荣丽庄)3.一种简易可行的VAV空调系统,能源技术,2003(1) (张云坤、刘东)4.Desiccant Cooling and Comfortable Indoor Environment,Proceeding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for Environment-Behavior Studies Culture, Space and Quality of Life in Urban Environment, 2002.10 (刘东、陈沛霖)5.浦东国际机场能源中心供冷系统的经济运行模式研究, 2002年全国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1(刘东、刘传聚、陆琼文、胡稚鸿、李伟业)6.浦东国际机场能源中心冷水机组性能测试分析, 暖通空调,2002(2)(刘东、刘传聚、胡稚鸿)7.变频技术与空调节能, 节能技术,2001(6)(刘东、陈沛霖、刘传聚)

刘东的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8. 张东晓的科研项目

最近10年主持的科研课题,总经费超过一千万美元。主要课题有:(1) “油田模拟不确定性的高效率定量化”, 美国化学学会石油研究基金, 负责人, 2005-2006.(2) “利用随机过程方法研究非均质节理裂隙岩石含水层中的地下水运移规律”,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负责人, 2005-2006.(3) “Barnett 页岩天然气开采影响因素的纵合研究”, Devon Energy Corporation, 第二负责人, 2005-2007.(4) “海底水合物的微尺度模拟”, 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 负责人, 2005.(5) “地质介质中CO2的存储和处理”, 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 负责人, 2003~2006.(6) “枯竭油库中CO2的存储”, 美国能源部, 第二负责人, 2000~2003.(7) “油田行为仿真中不确定性的直接定量化”, 美国能源部, 负责人, 2002~2003.(8) “油气库的先进信息管理”, 美国能源部, 负责人, 2001.(9) “孔隙介质的随机多相流模型”, Los Alamos 国家实验室CARE计划, 第二负责人, 2003.(10) “不均匀介质对复杂流体流动与污染物运移的作用”, Los Alamos 国家实验室CARE计划, 第二负责人, 2000-2003.(11) “孔隙介质中多相流的多尺度物理学”, Los Alamos 国家实验室LDRD/ER, 负责人, 1999-2001.(12) “非均匀渗流场多相流的随机模型研究”, Chevron 石油技术公司, 负责人, 1998-2002.(13) “Nevada测试基地的Typo/Benham现场反应物运移的不确定性分析”, 美国能源部, 负责人, 1998-2000.(14) “支持破裂山丘现场污染运移实验的瞬态非饱和流的随机模型研究”,美国能源部, 负责人, 1998-2000.(15) “随机孔隙介质中两相流体的矩方法”, 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 负责人, 1997~1998.(16)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外籍), 负责人, 2007~2011.(17) 中国科学院海外杰出青年学者基金, 负责人, 2005~2007.(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 负责人, 2004~2006.(19) 中国科学院王宽城科研奖金项目, 负责人, 2004。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