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弗里·布伦戴奇的坚持

2024-05-05 11:09

1. 艾弗里·布伦戴奇的坚持

布伦戴奇1958年6月1日给董守义先生的回信,可谓是最后通牒了,他说:“你身为国际奥委会委员,却不顾自己的职责,在任何机会你都企图提出政治问题,企图制造各国体育界的混乱。假如你继续违背我们宪章的文字和精神的话,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要求你辞职。”为维护祖国的统一,董守义先生在当年的8月19日发表声明,拒绝同布伦戴奇合作。同日,新中国奥委会也发表声明,由北京政府主导、正式单方面断绝与国际奥委会的一切关系。在布伦戴奇的当政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日没改善态度、就一直被挡在奥林匹克运动之外,这是布伦戴奇时代的最大坚持。

艾弗里·布伦戴奇的坚持

2. 艾弗里·布伦戴奇的贡献

选择萨马兰奇可以说是布伦戴奇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的一大贡献。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布伦戴奇的支持,萨马兰奇可能不会成为国际奥委会委员,更不会有奥林匹克运动的今天。萨马兰奇于1953年第1次正式申请加入国际奥委会,他当时任国际旱冰协会副主席;1955年又兼任国际地中海运动会委员会副主席和西班牙奥委会副主席。1956年,布伦戴奇在科尔蒂纳·丹佩佐举行的冬季奥运会上初识萨马兰奇,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2年,布伦戴奇在瑞士埃维昂国际奥委会与各国家奥委会的会议上,再次注意到了萨马兰奇。以后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和1964年东京奥运会上,布伦戴奇发现萨马兰奇有种特殊的组织才能,更使他下决心要让萨马兰奇进入国际奥委会领导机构,因为国际奥委会需要有一个“具有体育头脑而脚踏实地的人”。但是,要萨马兰奇进入国际奥委会领导机构有许多阻力,其中主要的是受到《奥林匹克宪章》的限制。1894年通过的《奥林匹克宪章》并没有规定每个国家只能有一名委员,因此在历史上西班牙在国际奥委会曾经有两名委员。1954年两名委员之一古埃利男爵年高谢世,这样西班牙本来可以顺理成章地增补一名委员。但在1953年国际奥委会在墨西哥城举行的会议上,补充了一条规定:即自该年起,只有地域辽阔具有奥林匹克光荣传统或者主办过奥运会的国家,才能最多同时有两名委员。当时符合“地域辽阔、具有奥林匹克光荣传统”条件的国家只有印度、巴西和希腊三个国家。所以,这条规定在萨马兰奇与国际奥委会之间画了一条禁逾线。后来在1961年和1965年萨马兰奇又两次提出入会申请,均因《奥林匹克宪章》的有关规定和名额限制而未获通过。

3. 艾弗里·布伦戴奇的认可

1964年,国际奥委会主席布伦戴奇在国际奥委会东京全会上,正式认可了博蒙领导的委员会对第三世界提供援助的建议。冬去春来,随着夏季及冬季奥运会电视转播权的转让,大笔金钱陆续输入国际奥委会空虚的金库:如夏季奥运会奥运会电视转播权所获得的收入逐年增多:1960年395000美元,1964年1500000美元,1968年4500000美元,1972年7500000美元。这些收入,使国际奥委会的财力得到空前的增长,对第三世界提供物质援助乃至日后进一步提供各种业务培训已由可能变成现实。

艾弗里·布伦戴奇的认可

4. 艾弗里·布伦戴奇的兴趣

布伦戴奇自幼即喜爱体育运动,特别喜爱田径和篮球,而且天赋不错。高中毕业后,他进入了伊利诺斯大学学习工程技术专业,并以第1名的优异成绩毕业,成为伊利诺斯大学的杰出校友。在校期间,他是学校篮球校队主将,铁饼及十项运动冠军。这个期间,他还夺得过美国中西部大学田径运动会数项冠军。1912年,他作为全能项目选手参加斯德哥尔摩奥运会,获田径五项全能第5名。1914、1916、1918年3次获美国田径比赛十项全能冠军。1915年,在芝加哥创设布伦戴奇建设公司,盖了许多摩天大楼,成为全美著名的工程师及商场巨富。布伦戴奇参加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之后,在1928—1938年间领导全美业余运动联盟,担任过美国田联主席,手球协会主席,参与组织过泛美运动会,出任过美国参加 1932年和1936年奥运会代表团团长,并在1928——1952年任美国奥委会主席。1932年,他当选国际奥委会委员。并先后担任过国际奥委会执委(1936-1975)副主席、(1946-1952年)。1952年7月16日,在埃德斯特隆引退之际,他在国际奥委会赫尔辛基全会上(当时兼任美国奥委会主席)以30:17)的票数,击败了英国籍国际奥委会副主席爱格塞特(当时兼任国际田联主席),当选为第5任主席。1972年退位任名誉主席,在国际奥委会历史上,任主席职务达20年,仅次于顾拜旦。1955年,美国乔治·威廉姆斯大学法律系授予布伦戴奇名誉博士的称号。在仪式上,主持人曾对布伦戴奇进行了这样的介绍:“布伦戴奇先生是位工程师。作为建筑公司的负责人,作为技术发展组织的主席,作为数家大旅馆的所有者,他对芝加哥市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布伦戴奇是个艺术爱好者,他狂热地喜爱东方艺术,并收集了大量宝贵的东方艺术珍品,在旧金山公园内建立了一个小型的私人博物馆。1971年,当他决定离任后移居德国时,他把自己的所有珍藏捐献给了国家。布伦戴奇还收藏了许多体育书刊,并将这些数十年的收藏及有关国际奥委会的珍贵历史资料,全部捐赠给了他的母校伊利诺斯大学图书馆,使奥林匹克的研究学者可以公开阅览这些历史文献。卸任之后,布伦戴奇与联邦德国一位公主结婚,定居在慕尼黑附近的加尔米施·帕藤基兴(那里曾举办过冬季奥运会),直到1975年5月7日病逝。国际奥委会在1975年将奥运史上的第1枚奥林匹克金质勋章追授给了布伦戴奇。

5. 艾弗里·布伦戴奇的介绍

艾弗里·布伦戴奇,是唯一一位来自欧洲之外的国际奥委会主席,1887年9月28日生于美国底特律。190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工程系。他早年即热衷田径运动。在大学时(1908)就已是大学校际全能冠军。1912年参加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5届奥运会,获五项全能第5名。1914、1915和1918年3次夺得美国全能冠军。他曾7次连任美国业余田径联盟主席,担任美国奥委会主席25年(1929-1953)。他还曾担任泛美运动组织主席12年。1936年被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1937-1972年为执委,1946-1952年任副主席。1952年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主席,直到1972年离任。

艾弗里·布伦戴奇的介绍

6. 艾弗里·布伦戴奇的作用

徐亨是中国台北奥委会名誉主席,他1970年加入国际奥委会时,布伦戴奇发挥了重要作用。徐亨与布伦戴奇关系甚好,交往密切。徐亨曾与夫人一起应邀出席过国际奥委会的一些会议和社交活动,虽然这些活动按规定不允许他们参加,但有布伦戴奇的关照,一切显得那么自然了。在国际奥委会1970年的阿姆斯特丹会议上,一向以支持台北反对北京的布伦戴奇,建议吸收台北的徐亨为国际奥委会委员。国际奥委会增选新委员有不成文的规定和要求:主席应在新委员所在地区进行认真的调查。然后,主席通常与其他委员特别是执委们一起讨论候选人的情况。退休的委员的建议,对于挑选他的继任者有着特别的分量。最后将名单提交给执委会,然后在全体会议上接受并通过。

7. 艾弗里·布伦戴奇的争议

在现代奥林匹克史上,布伦戴奇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他的继任人基拉宁勋爵在其回忆录——《我的奥林匹克岁月》中曾经介绍了一些这方面的情况:布伦戴奇的家长式作风很严重,也不喜欢奥林匹克代表大会(即国际奥委会、各国国家奥委会、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以及应邀参加的有关各方面的联合会议)的民主气氛。他一直拒绝召开奥林匹克代表大会(他在任期间未举行过一次奥林匹克大会),直到后来,遭到执委会和奥委会多数委员们的反对。在各国际体育联合会为他的退休而在洛桑的皇宫饭店举行的晚宴上,布伦戴奇大动感情,后来竟伤感地大哭起来,似乎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所醒悟。

艾弗里·布伦戴奇的争议

8. 艾弗里·布伦戴奇的评价

在充满离别之情的时刻,联想起奥林匹克运动所经历的风风雨雨,特别是本届奥运会发生的谋杀惨案,布伦戴奇和许多观众都流下了惜别的眼泪。这就是布伦戴奇.生平大事记·1887年9月28日布伦戴奇出生于美国的伊利诺斯州的底特律。·1912年作为田径五项全能选手参加斯德哥尔摩奥运会,获第5名。·1914、1916、1918年3次获美国田径比赛十项全能冠军。·1915年在芝加哥创设布伦戴奇建设公司,此后建成了许多摩天大楼,成为全美著名的工程师及巨富。·1928一1938年间领导全美业余运动联盟,担任过美国田联主席,手球协会主席,参与组织过泛美运动会,出任过美国参加 1932年和 1936年奥运会代表团团长。·1928—1952年任美国奥委会主席。·1932年当选国际奥委会委员。·1936年担任国际奥委会执委。·1946年当选国际奥委会副主席。·1952年7月16日在国际奥委会赫尔辛基全会上以30:17的票数,当选为国际奥委会第5任主席。·1955年美国乔治·威廉姆斯大学法律系授予布伦戴奇名誉博士的称号。·1956年在科尔蒂纳·丹佩佐举行的冬季奥运会上初识萨马兰奇,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58年6月1日给董守义先生的回信,讲:“你身为国际奥委会委员,却不顾自己的职责,在任何机会你都企图提出政治问题,假如你继续违背我们宪章的文字和精神的话,那么惟一的办法就是要求你辞职。”可谓是最后通牒了。·1960年罗马奥运会和1964年东京奥运会上发现萨马兰奇有种特殊的组织才能,下决心让萨马兰奇进入国际奥委会。·1964年在国际奥委会东京全会上,同意了博蒙领导的委员会对第三世界提供援助的建议。·1970年在国际奥委会阿姆斯特丹会议上,不顾众多委员的反对意见,接纳中国台北的徐亨为国际奥委会委员。·1971年离任后移居德国,把自己珍藏的所有东方艺术珍品都捐献给了美国。·1972年在慕尼黑奥运会发生谋杀惨案,不为所扰作出“奥运会必须进行下去!”的决定,为其奥林匹克生涯写下了一个完满的休止符号。·1972年退位,任名誉主席。·1972年与联邦德国一位公主结婚,定居在慕尼黑附近的加尔米施·帕藤基兴。·1975年5月7日病逝。·1975年国际奥委会将奥运史上的第1枚奥林匹克金质勋章追授给了布伦戴奇。